关闭

提示

首页 > 法制 > 正文

农村赡养案的背后

信息发布者:酒泉农业
2018-11-06 12:06:54

「法制」农村赡养案的背后

沾益发布 2018-08-28 17:47:45

回到法院已是深夜十一点,执行干警们才吃上当天的晚饭,虽然一脸疲惫,但心情却十分的愉快,只因终于执结了一件赡养案件。

「法制」农村赡养案的背后

案件回顾

家住沾益区炎方乡某村的七旬老人刘某某与其妻共生育三个儿子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三个儿子成年后均已分家。2010年,刘某某的妻子去世后,刘某某又与刘某乙、刘某丙在一起生活,与刘某甲联系较少,刘某甲也未给付刘某某生活费。2014年1月、2月、10月,刘某某患病三次住院,2015年1月两次住院治疗共支付了住院医疗费12961.53元。2015年1月,刘某某将三个儿子诉至法院,要求三个儿子履行赡养义务。

该案经审理后,于2015年3月依法作出判决:

一、由被告刘某甲、刘某乙、刘某丙自2015年4月起每月按月给付原告刘某某生活费200元,于每月月底前履行完毕。

二、原告刘某某自2015年2月起产生的住院医疗费凭有效票据由三被告各负担三分之一。

三、由被告刘某甲给付之前产生的住院医疗费4320.51元。判决生效后,被告刘某甲未履行义务,刘某某曾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的第三项,经法院强制执行后,刘某甲履行了给付医疗费的义务。后因刘某甲未履行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共计23个月的生活费,刘某某又向沾益法院申请执行。

该案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刘某甲未按执行通知书限定的时间履行义务,传票传唤到法院后仍以刘某某夫妇未帮其带孩子、财产分配不公等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因拒不履行被依法拘留,在拘留后仍未履行,此后几次找他做工作要求其履行义务,但都未能找到。在执行攻坚“云岭总攻”行动第四轮战役中,第一执行团队再次査找被执行人刘某甲,当天下午16时许到其家未找到,又于当日18时许再次到其家中查找,还是未找到。经调查了解,刘某甲在周边打工,经常早出晚归,当晚20时许,执行干警第三次到刘某甲家中,终于等到了晚归的刘某甲。执行法官从优良传统到情理法理角度,几个小时耐心地做工作,终于让刘某甲打开心结,现场将执行案款交给了执行法官。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在农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生活来源单一,基本上完全依赖子女的供养。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又极少。诸多的农村赡养纠纷案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外嫁女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婚姻法》规定的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也包括养子女和继子女。

2、分家不均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有很多农村家庭子女认为父母偏心,家产分配不均,而不赡养老人。但其实赡养老人和分家产是没有必然的法律关系的,赡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若认为分家不公,可通过法律来解决,但不论分家与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3、抚养偏颇计较得失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现阶段农村很多老人子嗣都比较多,而有的老人在子女成人阶段往往会出现抚养偏颇,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子女现今的家庭条件可能参差不齐,比如兄弟姐妹之间有的在城里有比较体面的工作,有的依旧还是农民,有的子女父母顾及多,有的子女父母照料不全,这很容易出现女儿认为儿子多得了老人的财产,谁又认为自己多承担了义务,儿子认为女儿又多得到老人的帮助,老大家比老二家多得到父母帮助等互相刁难、计较得失的现象。往往导致子女忙于计较得失,而不是如何赡养老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有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4、不带孩子就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很多女性朋友会问自己公公婆婆有义务带孩子吗?答案是:有的,但不是法定的义务!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要本着个人意愿,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而且子女不能免强。有的子女以“没给我带孩子"为由,父母老了拒绝赡养。这是儿女的不孝,不懂法。

抚养儿女赡养老人,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带隔辈人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儿媳妇与老人没有血缘关系,不是直系亲属,在法律上确实没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但是儿子孙子不行,甚至儿子老了病了,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孙子也是有这个义务的,这是在法律规定的赡养老人的义务范围之内的。

5、农村社会养老方式单一落后。在农村有养儿防老的习俗,现在绝大部分老人仍靠子女扶养。但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为供养子女,往往花费了积蓄,而到了老年体弱多病时,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基本靠子女的抚养。

通讯员 江荷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